|     
***  意見、建議或批評,請致電郵: steven@nezha.com (有關體質評估器問題, 除對所碰到問題的描述外, 請註明所用操作系統及瀏覽器/版本)  ***
 
   關注中醫現代化
概覽  
中藥DIY(自助吧)
  緣起/目標, 做法/意義
  中醫體質評估器
  9類體質比較
    • 體貌/外觀特徵
    • 性格/發病傾向
  養生湯料DIY(籌備中)
  小病找藥DIY(籌備中)
讀書筆記
  經絡實質的研究
  中華傳統思維小議
 
 

五臟相關學說之 — 内容

 

結語:從五行學說到五臟相關學說

  五臟相關學說是鄧鐵濤根據實踐總結出來的中醫臨床理論,它是對傳統中醫五行學說的變革。既立足於傳統中醫特色和中醫臨床實踐,保留了中醫五行學說與臟腑學說相結合的合理內容,又借鑒了現代自然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進行創新。這一學說的提出,對推動中醫理論體系的現代化是有積極意義的。

  中醫理論的變革,一直是中醫學術界討論的熱點之一。對五行學說的爭議,可以說自五行學說形成之時就已經開始了。爭鳴總是促進發展,通過長期的論爭,人們對五行學說促進中醫基礎理論體系形成中的歷史價值,對它在對闡明人體結構系統的制衡作用、自穩作用等方面的意義已有深入認識,但人們同樣不得不承認五行結構有循環、機械、不適應臨床實際的一面。由此存棄之辯,紛爭未已。

  簡單廢棄五行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中醫對五行學說的應用已久,體系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傳統的五行學說,雖然首尾循環,其實它提供著無窮的可能性,醫家往往從中截取一個環節就可以為自己的臨床經驗提供合理依據,這有利於發揮中醫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對某一病証,有人認為與肝相關,有人認為與脾相關,他們根據自己的認識創立各自的治療方法,結果都取得療效。而且,他們可能分別利用五行學說找到自己的依據,這體現了五行學說容納實際治療經驗的能力,但往往又會造成五行可以任意循環的誤解。

  解決問題的關鍵往往在於看待問題的角度。鄧鐵濤對中醫學的根本認識是,中醫是一門臨床學科,任何問題脫離臨床來討論都不全面。從臨床的角度討論的話,問題主要不在於五行學說的結構是否完善,而在於它對中醫臨床的指導作用是否充分。通過前面一系列的分析,我們認為五行學說本身是有缺陷的,古代中醫採取了權變、心悟等思維,揚其長而避其短,體現出深刻的辯證法因素。但是中醫的現代化,要求中醫理論體系更嚴密規範,與臨床結合更密切,因此,中醫理論不能只有量變,需要有一個質變。

  在將臨床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上升為理論時,傳統中醫學術採取了靈活的原則。有的從五行關係來說明,有的不符合五行生克的五臟關係,則從其他傳統文化中尋找依據。例如“心腎相交”的理論,要從《易經》的卦象中溯源;發現火不獨屬於心時,要借用政治形態來區分“君火”和“相火”。這種多源和龐雜的類比說明方式,不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今天,我們的臨床研究方法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可以比前人更進一步。五臟相關學說認為,中醫的經驗和証據,應直接從臨床中總結歸納,而不依賴於先驗的理論。比如同一病証,從肝治與從脾治的前提各是什么?通過大規模的調研,有多少的比例與肝相關,多少與脾相關,或有多少與肝脾均相關?各自治法的有效率是多少?似此等等。將理論的基礎奠定在實踐研究之上,才可以更好地為臨床醫生所借臨鑒。這樣的研究思路,是從臨床出發的,比從先驗理論框架中尋找依據,更具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

  五臟相關學說是針對中醫學理論中有關五行、臟腑而言的,它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對本書論述的一些具體論點和論據,我們提倡爭鳴,學者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反復辯論、推敲。重要的是,這一學說包含著現代的思維方法,我們期望其成為中醫理論現代化的基石之一。

 

1   2   3   4   5   6   7
  節錄自:《中醫五臟相關學說研究 — 從五行到五臟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