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見、建議或批評,請致電郵: steven@nezha.com (有關體質評估器問題, 除對所碰到問題的描述外, 請註明所用操作系統及瀏覽器/版本)  ***
 
   關注中醫現代化
概覽  
中藥DIY(自助吧)
  緣起/目標, 做法/意義
  中醫體質評估器
  9類體質比較
    • 體貌/外觀特徵
    • 性格/發病傾向
  養生湯料DIY(籌備中)
  小病找藥DIY(籌備中)
讀書筆記
  經絡實質的研究
  中華傳統思維小議
 
 

五臟相關學說之 — 内容

 

第二節 五臟相關的中介

  一、陰陽在五臟相關中的作用

  ……

  二、氣血在五臟相關中的作用

  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氣具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血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於陰。氣、血的生成及其在機體內的運動和新陳代謝,都依賴於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而這些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又必須依靠氣的推動、溫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潤濡養。因此,氣血與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相依存的密切關係。故清代費伯雄在《醫醇醇義》中說:“五臟六腑,化生氣血,氣血旺盛,營養臟腑。”

  (一)氣與五臟
  氣為五臟之精微,與五臟均有密切關係。明代周慎齋說:“清淨之氣在人,生於肝,行於肺,役於心,養於脾,藏於腎,而流行於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稍有滯隔,即生病矣。” 氣的種類與運動規律均與五臟有關。

  1.氣的種類與五臟的關係
  中醫學裡所說的氣,概括起來有兩個含義: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二是指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如臟腑之氣、經脈之氣等。其中又可分為幾種類型,與臟腑關係都很密切。

  (1)元氣:又稱“真氣”。是由先天之精化而來,又要水谷精微的滋養和補充,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是五臟之氣的來源。臟腑功能的產生,主要賴於臟腑之氣。當真氣通過經絡輸送至臟腑而發生作用時,稱為臟腑之氣。如真氣不足,則臟腑之氣也就隨之虛弱,臟腑的功能也相應地減退。如心氣不足,就會出現心煩、驚悸、少寐、多夢等心神不寧的症狀;如果肺氣不足,會引起呼吸功能減弱,而且也會影響真氣的生成從而導致全身性氣虛,出現體倦無力、氣短,自汗等症狀。脾胃之氣,賴脾升與胃降,脾升的是清氣(水谷精氣),胃降的是濁氣。清氣不升,可導致濁氣不降,濁氣不降也會影響清氣的上升。因比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脘腹飽脹、惡心暖氣、消化不良、腹瀉、舌苔厚膩等症狀。高世拭雲:“由此觀之,則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上下內外,遊行環繞,無非一氣周流,而健行不息,此人之所以生也。”

  (2)宗氣:是由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來的水谷之氣結合而成,聚集於胸中,主要功能是推動肺的呼吸和心血的運行。宗氣有賴各臟功能的維持,如高世?說:“宗氣上出於肺,以司呼吸,一呼一吸,內通於臟。故曰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

  (3)營氣:主要由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氣中比較富有營養的物質。營氣是生化血的主要物質,因而與心、脾、肝等臟均密切關聯。

  (4)衛氣:主要由水谷之氣化生,是人體陽氣的一部分,又有“衛陽”之稱。衛氣的分布遍及全身,其主要功能包括護衛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開合,調節體濕,溫煦臟腑,潤澤皮毛等。

  從以上氣的分類中,亦可看出,氣與五臟關係密切,亦是五臟關係的重要中介。

  2.氣機與五臟的關係
  氣機是指氣的運動。氣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古代醫家經過高度概括,將其歸納為升、降、出、入四種形式。《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升,即由下向上;降,即由上向下;出,即由內向外;入,即由外向內。通過氣的運動,必然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素問.六微旨大論》還說:“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人體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都是氣的升降出入場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激發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而且在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中,得到具體的體現。例如,肺的呼吸功能,呼氣是出,吸氣為入;宣發是升,肅降是降。脾胃主消化,脾主升清,以升為健,胃主降濁,以降為和。從整個機體的生理活動來看,升和降、出和入之間必須協調平衡,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氣機與多個臟腑有密切關係。《醫醇醇義》說:“大氣積於胸中,所以統攝一身。呼出則由心達肺,吸及則由肝納腎。故論根氣,則歸本於腎,而樞紐實在中州。” 今人張俊龍概括指出“心腎是升降的根本”,腎是升降的總動力; “脾胃為升降之樞紐”;“肝肺為升降的外輪(輔佐)”,說明了氣機是通過五臟協同作用來維持的。

  氣機的失常與五臟的功能相互影響。清代石壽棠說:“大凡形質之失宜,莫不由氣行之失序。” 如果五臟功能失常,如臟氣偏亢,則氣機易於升降太過;臟氣偏衰則易升降不及。 而氣機失常對五臟功能影響也很明顯,氣機失常,形成氣滯、氣逆、氣陷、氣閉或氣脫等。

  (1)氣滯:氣滯主要是由於情志內郁,或痰、濕、食、積、瘀血等阻滯以及外傷侵襲、用力努傷、跌仆閃挫等因素,使氣機阻滯而不暢。由於人體氣機升降多與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以及腸主泌別傳導功能有關,故氣滯多與這些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2)氣脫:臟腑生理功能極度衰退,而導致真氣外泄而致脫。氣脫可從五臟分証,如心氣虛脫則心神浮越,脈微細欲絕;肝氣虛脫則目視昏蒙,四肢微搐;脾氣虛脫則肌肉大脫,瀉利不止;肺氣虛脫則呼吸息高,鼾聲如雷;腎氣虛脫則諸液滑遺,呼氣困難。陰氣暴脫則膚皺眶陷,煩躁昏譫;陽氣暴脫則冷汗如珠,四肢厥逆等。

  (3)氣逆:主要指氣機上逆,是氣機升降失常,臟腑之氣逆亂。氣逆多由情志所傷,或因飲食寒溫不適,或因痰濁壅阻等所致。氣逆多見肝氣逆、肺氣逆與胃氣逆。肺以清肅下降為順,若肺氣逆,則肺失肅降,發為咳逆上氣;胃氣宜降則和,若胃氣逆,則胃失和降,發為惡心、嘔吐、暖氣、呃逆;肝主升發,若肝氣逆,則升發太過,發為頭痛脹,面紅目赤而易怒。一般氣逆為實証,但也有因虛而氣上逆者。如肺虛而失肅降或腎不納氣,都可導致肺氣上逆;胃虛失降也能導致胃氣上逆等,屬因虛而氣逆。

  (4)氣陷:氣升舉無力,應升反降則為氣陷,多因氣虛進一步發展而來。脾氣虛,易導致氣陷,常稱“中氣下陷”。亦有與心肺有關的“胸中大氣下陷”。

  (5)氣閉:氣閉為臟腑經絡氣機閉塞不通。如心氣內閉則譫語癲狂,神昏痙厥;胸肺氣閉,則胸痺結胸,氣喘聲啞;膀胱氣閉則小便不通;大腸氣閉則大便秘結。其中以心閉神昏最為嚴重,一般所說的閉証,主要是指心氣內閉而言。
  ……

 

1   2   3   4   5   6   7
  節錄自:《中醫五臟相關學說研究 — 從五行到五臟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