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見、建議或批評,請致電郵: steven@nezha.com (有關體質評估器問題, 除對所碰到問題的描述外, 請註明所用操作系統及瀏覽器/版本)  ***
 
   關注中醫現代化
概覽  
中藥DIY(自助吧)
  緣起/目標, 做法/意義
  中醫體質評估器
  9類體質比較
    • 體貌/外觀特徵
    • 性格/發病傾向
  養生湯料DIY(籌備中)
  小病找藥DIY(籌備中)
讀書筆記
  經絡實質的研究
  中華傳統思維小議
 
 

王唯工《氣的樂章》導讀

蕭 鐵
2009-4-4

前言

我原來的專業是芯片設計, 廣義上屬於微電子工程方面. 因外祖父是中醫, 所以自小對中醫就保持有相當興趣. 最近在書店發現《氣的樂章》一書, 以為是中醫邁向未來醫學的一個里程碑. 想在網上進一步了解時, 卻發現少有討論. 這書內容橫跨幾個現代科技領域, 編者樓宇偉是個MIT博士, 在編後記中說, 連他也花了好些時間搞懂他沒有涉足過的專業裡的一些概念/用語才能把書寫出來. 也許真如有網友所言, 大部分搞中醫的可能對此書中佔極高比重的技術領域不大熟悉, 所以難以參與討論.

對所涉及的相關技術, 我雖不是專家, 但基本的了解還是有的. 因這書對中醫的未來可說是代表了一個大有可為的新方向, 故願在此甘冒班門弄斧之譏, 把我讀此書的理解寫成此導讀, 主要側重於介紹其理論/研究背後的基本意念而不在其技術細節, 目的既是想藉此加深我自己對此書所提出的核心概念的理解, 也希望能有助於讓更多的人了解王教授的研究成果對中醫未來發展的重大意義, 以期引起更廣泛的關注, 為更深入的學習交流創造條件. 當然, 如果其中的表達有錯誤或不合王教授的原意之處, 那純屬我個人的誤解, 懇請讀者方家不吝指正 (Email可發至: steven@nezha.com).


王教授的突破性發現,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 以我的理解就是: "人體內能量的傳送主要是經由心臟血壓波與其他器官之間的諧波共振來實現".

為什么說這是個突破性發現?

一直以來, 現代醫學對人體健康機制的認識, 也許可以從能量的視角, 高度概括為下面幾句話: 身體各部位的正常運作需要能量維持, 能量由所在器官的細胞對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的代謝作用產生, 心臟則經由血管把血液(主要由紅血球組成)運送到人體各器官, 這應該是今天中西醫的共識. 對如急性外傷或營養/維生素缺乏等症, 慣常西醫手段對付比較有效; 另一方面, 人體本來就有自我調節(包括修復)的機能, 因此, 任何西醫無法有效治理的健康問題, 最終都可以歸因於某些器官因缺乏必要的能量來執行原本應有的機能所導致, 而能量不足問題則最終歸結為血液循環/流動問題.

講到血液循環/流動, 現時醫學界的認知與一般人恐怕沒什么差別, 大抵就如同我們對河流或自來水管所產生的直觀那樣: 只要管道通暢, 血在一定的壓力下就自然會流到器官, 就如打開水龍頭如果有水水就會流出來. 這個理解可稱為流體力學觀. 現今大家所熟悉的西醫對糖尿/高血壓/心血管等嚴重慢性病的各種治理方式, 無一不是建立在這血液循環的流體力學觀上. 這個直觀仍然有效, 只是不完整, 而且效用其實很低. 王教授的發現, 也許可以這樣形容: 他發現在這流體力學的后面, 還有一隻更重要的"無形之手"在起作用 - 這是血管網絡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自來水管所以不同的關鍵點, 西醫對許多慢性病之無力與中醫(尤其是脈診斷証)之神效, 都可以此解釋. 這隻"無形之手"就叫"諧波共振".

 

1   2   3
  Nezha.com © 2009 版權所有 歡迎全文轉載 但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