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見、建議或批評,請致電郵: steven@nezha.com (有關體質評估器問題, 除對所碰到問題的描述外, 請註明所用操作系統及瀏覽器/版本)  ***
 
   關注中醫現代化
概覽  
中藥DIY(自助吧)
  緣起/目標, 做法/意義
  中醫體質評估器
  9類體質比較
    • 體貌/外觀特徵
    • 性格/發病傾向
  養生湯料DIY(籌備中)
  小病找藥DIY(籌備中)
讀書筆記
  經絡實質的研究
  中華傳統思維小議
 
 

從附子加工問題看中藥產業鏈整合之刻不容緩

蕭  鐵
2009-4-30

看到中醫藥論壇上《附子誰還敢用!》一文講述附子加工不當導致質量問題,感到這恐怕不僅僅是附子的問題,但由此個案,卻可看到整個中醫"產業鏈"從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的各個環節,傳統模式都無法適應現代市場機制的衝擊。 我想比較根本的解決辦法,應由有關方面牽頭成立一個專案組,目的不是要向誰"問責",而是要把一些搞經濟的學者拉進來,對各個環節深入調研,探索如何以新的產業鏈整合模式應對現今的市場運作機制。 如果能由此作為試點找到一個突破口,把新模式推廣到其他藥材,未始不是把"壞事變成好事"。

以輕重緩急來說,這實在是個比中醫理論科學化或學術/管理分不分更緊迫的問題,不知在這裡"呼籲"會有什么效果? 如無機構/負責人可跟進,大家歎息一聲又讓它過去,那不是辦法啊!

在未有整體解決方案前,惟一可做的就是盡量應用新技術(不是那些黑心技術)去改進某些生產/加工環節,降低成本。 如文中提到附子掘出后三兩天內就要曬幹,不然會迅速爛掉,這似乎大有可改進的空間。 像葡萄那樣的"鮮果"現在也可存放幾個月再上市,所以我相信只要下些功夫去研究改進存放條件,用低成本把"保鮮"從兩三天延展至三數周以等待烈日的到來,應該是有可能的吧。

去年大地震前幾個月我因事剛好去過江油。 文中說"江油地理屬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氣,故扶陽藥效天下無雙"。 所謂地理屬坤大概指地處西南,但這方位要看相對於某地而言,站在上海或深圳角度就不是西南方了。 倒是"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氣"這句話有些意思。 此地有一條涪江在市中穿過,當地人告訴我以前這裡產石油,油多得從地下流出到江上,故得名江油。 石油是火燃之物,故"火伏土"可能與此有關亦未可知。 成都地盤一帶長年陰天多,我想優質附子應與地質和天氣這兩項最有關係。


另外,剛讀到一篇文章講原來附子煎藥也很講究,據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毛煒表示,煎藥中途加冷水會增加附子的毒性:
  "我們臨床發現,很多市民不懂正確煎煮含附子的中藥。毛煒說。這類藥一般要先煎附子1~2小時。掌握火候有一個訣竅:取一片煎過的附子,咬一口慢慢咀嚼,如果沒有麻口的感覺,表明煎煮火候到了,這時可以放入其他藥物,如果仍感覺麻口,則需繼續煎煮。因此,很多有經驗的中醫生通常會在處方中附子這味藥的右上角或后面註明先煎,去麻。

  "另外,煎煮含有附子的中藥一般耗時較長,有些市民煮藥時發現水幹就中途加冷水。這樣可能增加附子的毒性,應屬大忌。 毛煒說,煎藥前應充分估計好水量,一次性加夠;如果中途發現水快煎幹,應該先關火、待藥冷卻后再加入適量冷水,然後重新開始煎煮、計時;即使中途加水,也一定要加開水。

(原文: http://www.tcm100.com/Article/Article.aspx?id=1192)

 

 
  Nezha.com © 2009 版權所有 歡迎全文轉載 但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