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見、建議或批評,請致電郵: steven@nezha.com (有關體質評估器問題, 除對所碰到問題的描述外, 請註明所用操作系統及瀏覽器/版本)  ***
 
   關注中醫現代化
概覽  
中藥DIY(自助吧)
  緣起/目標, 做法/意義
  中醫體質評估器
  9類體質比較
    • 體貌/外觀特徵
    • 性格/發病傾向
  養生湯料DIY(籌備中)
  小病找藥DIY(籌備中)
讀書筆記
  經絡實質的研究
  中華傳統思維小議
 
 

經絡實質的研究

蕭  鐵
2009-4-22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名為《醫學史上的謊言和謬誤》的書裡,有一節題為"經絡究竟為何",扼要總結了經絡研究的現狀,頗具參考價值,我把此節的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 經絡觀念的進化歷史
   – 從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本醫書十一脈炙經看,書裡只稱脈,古字是血管的意思,可以認為,當時至少有一醫派在"脈"這一概念裡,並沒有後來所出現的"經絡"的意涵。
   – 在出土的醫經裡,血在十一脈中是單向流動,即不存在循環; 且脈中流的是血,並未有流氣的認識
   – 現在看內經等經典,裡面出現的"經脈"一詞,已從原來單純是血管的意思擴大為包括行氣,"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濡筋骨,利關節"等功能
   – 絡脈是"諸脈之浮而常見者"(靈樞.經脈)
   – 因此,用語從脈到經絡的變化,可以說是視焦從結構到功能的轉化
   – 出土的砭石(遠至八千年前)用於排膿放血,至用針刺經時,已轉化為調氣
  • 現代科學研究現狀 (據張長琳總結經絡研究五十年的文章,見2000年自然雜誌)
   – 第一階段: 試圖找到與經絡對應的解剖結構,但此種實驗以失敗告終
   – 第二階段: 大规模调查证实循经感受是容观存在的,有一定分布规律
   – 第三階段: 對已知"結構"未知"功能"的經絡現象進行現代生理學研究
   – 第四階段: 各種理論/模型解釋經絡現象
    > 電磁駐波耗散經構 (張長琳)
    > 信息功能系統論 (李勇)
    > 血管+神經→體液調節+免疫功能 (鮑聖湧)
    (此部分內容最為薄弱,不過也可理解,因為以現在大家的創新勁頭,各種理論/模型沒過百家至少也有數十家。 光對現存諸多假說作一調查整理,所需功夫已十分可觀,卻非本書主旨。)

本書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兩位碩士生袁慧新、閆喜煥合著,書題裡的"醫學史"其實應為"中醫學史",不過真這樣寫可能出版不了。 如書題所示,此書以批判中醫各種錯誤觀念為中心,除有小部分的批判因缺乏証據/數據稍嫌缺乏說服力外,內容翔實理性,文風也好,至少比某博士的所謂"思考"好多了,值得一讀。


似乎有不少人以为:

    【在先秦,脈是指經脈;在兩漢迄今,脈是指血脈】 (摘自中國中醫藥論壇帖子)

但從過去三、四十年在幾個地方出土的醫書看,如目前出土最早的醫書都在西漢景、文時代(~公元前二世紀),還有綿陽雙包山一個木質[針炙]人體模型,都指向最初“衇”字是指血管。 當時像十一脈炙經這樣正規的醫書並沒有講五行和"氣"。 氣觀念的技術應用是首先出現在同時出土的房中一類書中。 所以,有學者認為,五行和"氣"在當時[相對于脈炙]屬"高新技術",如同現今網絡色情或手機豔照,高新技術似乎總是在與性有關的活動中先流行起來。 到後來演變成內經裡的經絡,反映認識上從純結構(血管)到功能(氣)的進化。

 

 
  Nezha.com © 2009 版權所有 歡迎全文轉載 但需註明出處